浙江省扎實推進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發展試點省建設

  2014年4月,浙江省與農業部聯合開展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發展試點省建設,2015年11月,韓長賦在全國生態循環農業現場會上認為浙江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思想領先、思路清晰、工作創新、措施實在”。兩年來,浙江省圍繞工作目標,綜合施策,扎實推進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發展,取得積極進展。今年6-7月,浙江省組織對建設總體情況進行了中期評估和總結,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政策制度引領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發展

  試點省建設以來,注重頂層設計與基層實踐并重、面上推進與示范創建并舉、目標實現與制度創新并行,工作推進全面、有序、有力。

  (一)堅持目標引領,推進“水、氣、土”聯動共治。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試點省發展理念,確定“一控兩減四基本”目標,即到2017年,實現農業用水總量控制,化肥和農藥用量減少,畜禽養殖糞便與死亡動物、農作物秸稈、農業投入品廢棄物基本實現資源化利用或無害化處理,農業“兩區”土壤污染加重趨勢基本得到扭轉,據此,制定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同時,堅持標本兼治,把制度機制創新與量化目標實現并重,構建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二)堅持績效引導,推動“政府、主體、農民”協同共建。省委省政府明確把試點省作為農業工作的“牛鼻子”,并納入地方政府和農業部門工作考核,形成省市縣聯動、多部門協同機制。強化環境倒逼及主體責任,落實成本內部化原則,通過宣傳引導、達標驗收、限期整改、主體承諾、執法監管等方式,引導種養主體和廣大農民強化生態環保意識,提升生態自覺。通過政策扶持和市場機制作用,引導生產主體按照生態循環的路徑模式發展生態產業,實現綠色生產、生態富民。

  (三)堅持創新引路,探索“政策、技術、機制”互促共創。圍繞“一控兩減四基本”目標,構建“一項目標任務、一個推進方案、一套支撐政策”的治理模式;探索農業綠色發展的財政補助機制,啟動實施區域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示范項目,加大項目補助、技術補貼力度;注重用現代生態技術模式裝備推動農業生產的生態化、清潔化,把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列入省重點科技研發計劃,舉辦全省農業水環境治理暨現代生態循環農業技術創新大賽,提煉技術模式47項,評選出十大技術創新模式,在全省推廣應用;按照政府購買服務思路,推進政府支持、企業主體、市場化運行有機銜接的污染防控及資源循環利用長效機制創建。

  二、“一控兩減四基本”取得積極成效

  圍繞“一控兩減四基本”目標任務,狠抓污染防治,突出資源利用,創新循環模式,注重典型示范,生態循環農業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一)綠色發展理念持續提升。省委省政府把加快發展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納入生態文明建設、“兩美”浙江建設重要內容,把保生態與保供給、保增收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堅持“生態立農、生態興農”。各地將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列入當地黨委政府工作報告,加強農業環境違法行為的打擊和曝光,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越來越成為各級政府部門和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共識。通過國家和省主流媒體持續關注,綠色發展理念持續提升。

  (二)農業生態布局日益優化。根據浙江省農業主體功能區規劃,明確發展性空間和約束性空間。搭建綠色發展平臺,在3市41縣整建制推進現代生態循環農業,建設綠色發展先行區。省市縣三級制定出臺生態畜牧業發展規劃,統籌布局畜禽養殖區塊和總量,各地立足縣域統籌,根據農業廢棄物總量及環境容量,合理布局畜禽糞便和農作物秸稈收集處理、沼液配送、有機肥加工等配套服務設施,整體構建循環利用體系。

  (三)養殖污染治理取得突破。把達標排放作為衡量標準,聯村聯場、一場一策,落實責任、限期整治,養殖污染治理取得突破。全省共關停養殖場戶38.3萬戶,調減生豬存欄近800萬頭,三年治理任務兩年完成,保留下來的8778家養殖場基本完成生態治理,其中93%采取生態消納處理模式,7%采取工業化處理模式,生豬養殖的規模化水平從場均200頭提高到600頭以上。全省規劃建成了41個無害化集中處理場,日處理能力近400噸,基本形成了集中處理為主、分散處理為輔的無害化處理體系,基本消除了流域性漂浮死豬現象。組織開展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回頭看”和“五查四治兩打”行動,全面推進已治理規模養殖場達標驗收及限期整改和散養密集村、水禽養殖場生態治理。

  (四)化肥農藥減量有效推進。以農業“兩區”為主平臺,以水稻和主導產業為主線,集成應用肥藥減量技術與模式,大力推廣統防統治、綠色防控,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和商品有機肥、沼液利用,2015年,化肥、農藥用量比2010年減少5%和13%。今年,組織召開全省化肥減量增效暨土肥項目推進工作座談會和化肥減量增效現場推進會,重點推廣應用化肥減量技術18項、農藥減量技術14項。到今年8月底,全省化肥減量18793噸,農藥減量1080.9噸。

  (五)循環利用體系不斷完善。以實現產業循環和廢棄物循環利用為重點,不斷完善“主體小循環、園區中循環、縣域大循環”的三級循環利用體系。在農業主體內部大力推廣應用種養配套、廢棄物循環利用等模式,實現主體循環,建成示范主體483個;在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區,通過沼液、秸稈、畜禽糞便收集處理中心等節點工程建設和生態循環農業技術集成運用,實現區域循環,組織實施國家、省區域性現代生態循環農業項目13個;立足縣域,摸清畜禽糞便、秸稈、農藥廢棄物包裝物、廢棄農膜等農業廢棄物總量,完善配套設施,建立服務組織、構建回收利用體系,實現縣域大循環。全省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食用菌種植廢棄物、廢棄農膜綜合利用率分別達到97%、92%、90%和89%。

  (六)制度機制創新呈現亮點。各地圍繞“一控兩減四基本”目標任務,注重制度機制創新,構建長效運行機制。全省87個縣(市、區)完成畜禽養殖污染網格化防控機制建設,落實防控人員近2.7萬人,建立“屬地管理、部門聯動、鎮村巡查、主體負責、社會監督”的網格化防控機制;34個縣(市、區)建立“統一收集+保險聯動+集中處理”的死亡動物無害化處理長效機制;60個縣(市、區)建立“市場主體回收+專業機構處置+公共財政扶持”的農藥廢包裝物回收處理;秸稈利用與禁燒探索形成長興縣“激勵引導+巡查監督”等模式,化肥減量探索形成富陽區“精準施肥+政策引導”等模式,農藥減量探索形成常山縣“政策激勵+示范推廣”等模式,并在各地推廣應用。

  三、進一步加快推進生態循環農業發展

  (一)在量化目標實現上著力推進。圍繞“一控兩減四基本”目標任務,著力解決突出問題。持續深化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推進“五查四治兩打”不放松;繼續推進化肥農藥減量,2016、2017年化肥農藥每年再減2%、1.5%;2016年實現農藥廢棄包裝物回收處置全省全覆蓋;完善以地膜為重點的廢棄農膜市場化回收利用體系;在種養殖業積極實施節水措施,提高農業灌溉用水系數;做好農業“兩區”土壤污染治理行動,做好監測點和試點工作,到2017年基本建立土壤污染監測預警體系。

  (二)在打造示范高地上著力推進。抓好41個現代生態循環農業整建制推進縣(市、區)工作,建設生態循環農業先行區和綠色農產品主產區,打造綠色發展高地。每年組織10個以上省、國家區域現代生態循環農業項目,2016年重點做好衢江、桐鄉兩個國家級區域性項目和桐廬縣中部等11個省區域性項目建設。同時,組織實施一批主體小循環項目,建設一批美麗牧場、美麗農場。

  (三)在推廣技術模式上著力推進。依托省廳“三農六方”科技協助計劃,組織實施一批沼液利用、肥藥減量增效、秸稈資源化高效利用等課題研究,集成一批農業生態技術。突出推廣應用各地提煉的47項生態技術模式、8種生態養殖技術模式等;突出團隊作用,加強對接銜接,組建省農業生態與能源技術團隊;建立農業面源污染監測體系,實現監測評價的科學化、規范化、常態化。

  (四)在綠色產業培育上著力推進。在廢棄物資源化深度利用上著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中培育商品有機肥、秸稈食用菌、沼氣發電、沼液濃縮、豬糞便養殖蠅蛆等生態農業產業,并成為農業經濟新增長點;在產業生態化上著力,依法規范使用獸藥、農藥、飼料及添加劑等投入品,推進產業鏈全過程生態化;在拓展農業生產功能上著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創意農業,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的綠色農業;在產品優質化上著力,通過有機肥、沼液的大量施用及病蟲害綠色防控,加快發展綠色食品、無公害和有機農產品,實現品質農業的目標。

  (五)在構建長效機制上著力推進。持續推進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和政策創新,構建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發展制度體系和長效機制。創新支持政策,進一步探索農業綠色發展政策引導和生態保護負面清單相結合的財政補助機制,爭取形成項目補助、技術補貼、生態補償相疊加的組合政策。創新運行機制,進一步扶持培育社會化服務組織,探索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形成政府支持、企業主體、市場化運行的長效機制,特別要積極探索形成第三方治理、第三方運行、第三方抽查相銜接的農業面源污染長效防控機制。落實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推動農業資源和環境保護、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等方面的立法。

  (六)在強化統籌協調上著力推進。進一步發揮部省共建機制作用,爭取國家試點的實施。加強工作協調和統籌,明確責任分工,爭取相關部門支持,推動任務和目標落實到位。注重實踐創新,加快總結提升和面上推廣成熟的政策、技術和模式。充分利用各類媒體進行宣傳,提升農業生態環保意識,特別是提升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生態責任和自覺意識,對偷排漏排、污染環境等行為加強監管打擊、負面曝光,開展警示教育,形成輿論氛圍。

  //www.moa.gov.cn/sjzz/kjs/ziyuan/201610/W020161028627731469880.gif

  報送:部長、副部長、部黨組成員,總經濟師、總農藝師、國家首席獸醫師、總畜牧師。

  發送: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農牧、農村經濟)、農機、畜牧、獸醫、漁業廳(委、局、辦),有關農業大學,各省級農業科學院。

  //www.moa.gov.cn/sjzz/kjs/ziyuan/201610/W020161028627731461365.gif

  抄送:

  部內相關司局。